板蓝根颗粒,口炎清粒,白云山复方丹参片,小儿板蓝根颗粒,三七粉-白云山和黄中药官网

96种中药材价格一年内翻番 市民治病无奈“舍中求西”

发布者: 发布日期:2011-06-13 浏览量:5539


晚报制图 邬思蓓


中药材价格飞涨,昔日的“平民药”也变成“贵族”

晚报记者 任国强 资料图片

晚报记者 王毅鹏 报道

    96种中药材价格在过去一年内涨价一倍,被戏称为“建国后最猛涨价”的中草药行业在刚刚过去的5月份仍然一路向上。除了普通市民大叹意外之外,不少生产中成药剂的企业也面临“面粉贵过面包”的尴尬局面。专家认为,此轮涨价固然与游资出击有关,但监管缺位也是因素之一。

◎现象

一副中药去年10元今年23元

    “去年服用半个月的中草药量大约是150元,今年变成了 350元。 ”张小姐因为患有甲亢需要中药调理已经服药两年多,现在她对疯涨的中草药材价格有点 “看不懂了”。 “这两年多中药材的价格就像坐上了火箭一路向上。 ”她表示,“去年大约10元一副的中药材,今年涨到了23元。 ”

    翻开张小姐的处方单,记者发现,其药味组成并非“名贵药”,而是一些常见的中草药材,譬如夏枯草、土茯苓、党参、黄芪、山药等。而恰恰是这些寻常药材的价格 “飞了一整年”。

    张小姐说,治疗甲亢的医药才9元一盒,可以吃一个月。相比之下,中药的治疗成本高得多。然而,西药不能长期服用,相信中医的她只能多花些银子。

    无独有偶,康阿姨在一次大手术后也常年服用中药调理身体,对于中药材近一年的走势,她也用“涨得很厉害”形容。由于是补食为主,康阿姨的药方里不免有阿胶、西洋参等中药补药。她表示“一帖方子一年内已经涨了3倍”。

中药材进入最猛涨价潮

    两位阿姨的感受恰恰反映了当下中药材市场的现状,建国以来中药材的最大涨价期正在到来。

    中国中药协会中药材信息中心发布的监测报告显示,与去年同期相比,包括中药材常用的大宗品种在内的537个药材品种中,5月份涨价的药材品种共有371个,占总量约69%。以常用药太子参为例,一年间,每公斤的价格已经从50元涨到500元,此外冬虫夏草、阿胶、西洋参、三七、牛黄等都位列涨幅榜前茅。

    继1988年、1992年和2003年“非典”之后,中药材正进入最猛的第四轮涨价潮。根据中国中药协会的监测数据,2010年全国市场537种中药材中有84%涨价,平均涨幅为109%,涨幅超过100%的品种多达96个,其中28%的中药材涨幅超过51%,2%的中药材涨幅超过300%。

    而2011年3月以来,中药材涨价进入第四轮高峰。与此前三次相比,这次是建国以来最猛的涨幅。从目前的发展状况来看,中药材价格今年还将有一定的上涨空间,且近期无降价趋势。

药农获益程度没有涨幅大

    “涨价对于我们来说肯定是受益的,但大头不是我们拿的。 ”浙江一位药农昨日对记者表示,虽然药农是此轮涨价的受益者,不过其受益程度并非与涨价幅度保持了同步。

    以此轮行情中的明星产品太子参为例,目前经营户向药农买太子参的价格从原来每公斤30多元上涨到300元左右,经营户卖给中间贸易商是400元,但是从医院和药店出来的零售价达到800元,最初的收购价与最后的零售价之间的差价达到400多元。

    “对我们来说,种植的成本也在上涨,化肥、人工工资都在上涨,所以我们赚的不多。 ”药农表示,自己并非涨价的“罪魁祸首”。

    据悉,中间贸易商的操作手法一般是先拿一批货放到市场上去,打压产品价格,价格下降后就开始大量进货,等到大部分药品都操控在他们手里,再高价卖出,这时,如果药农惜售或者经营户也想分一杯羹,就很可能被套牢,因为在高价位先走掉的,永远是那些炒作高手。

    中投顾问分析师郭凡礼也坦言,“疯涨的价格没有转化为药农的收益,收购价格还是很低,相反中草药种植成本却增加了。 ”这在客观上造成了药农种植的积极性不高,导致了产量减少。

◎探因

部分热点草药倒手率几十次

    据一份中药协调研的《当前我国中药材价格异常上涨原因及政策建议的报告》中透露,2009年之后药市炒作之风呈加剧之势,部分热点品种如太子参、三七等倒手率甚至达到几十次,造成这些品种价格的短时暴涨。

    近些年随着通讯技术普及,药材需求企业与产区的直接联系加强,市场与产地之间价差消失甚至“倒挂”,药材市场的生存和盈利空间被大大压缩。于是传统经营者的经营模式就逐步演变成以下两种主要形式,一是掺杂使假;二是囤积炒作,药材市场步入混乱期,出现了现今假冒伪劣严重、囤积炒作成风的局面。据2008年中药材天地网的调查显示,流通中的中药材存在质量问题的达70%以上,涉及药材数量达百万吨,囤积炒作日趋严重。

千亿游资或进入中药材市场

    “中药材价格近期无下降空间。 ”郭凡礼坦言,事实上国家一直在鼓励中药市场的发展。随着近年来社会对中医药的重视程度提高,导致中药材的需求量上升,加上干旱等自然灾害的影响造成中药材减产,中药材的价格在一定程度上被推高。

    “不过,造成近期价格疯涨的最重要原因还是热钱涌入,很多资本从房地产、股票等市场撤出,瞄准了中药材这个新的投资途径。 ”他分析,“有数据说将近3000亿元的游资从楼市撤离之后,近一半进入了中草药行业。 ”随着越来越多人涌入销售链条,多重代理层层加价,最终游资和中间商点燃了国内中药材市场的熊熊“虚火”。

    对于网上传言的“中国中草药都出口到了国外,造成供不应求的局面”,郭凡礼则表示 “出口因素并非是造成中药材涨价的主因”。中草药还是国内用得比较多,出口也是日本、韩国等亚洲国家为主,欧盟美国并不是进口大国。

今年旱情推高中草药价格

    “本来中药材价格指数已从去年最高点时的2800多点,降到2511点。除了滋补、保健类的中药材价格与去年持平外,其他类别都开始不同程度的下跌。但旱情的出现,又使局面出现了新变化。”中国中药协会信息中心天地网行业信息分析师傅青主介绍说。

    刚性需求增长、干旱和游资推升中药材价格再度猛涨。商务部日前发布,过去两周来中药价格在经历4月的平稳后,上涨势头再次强劲。

    业内人士分析,从2000年开始,国内中药材种植面积大幅减少,尤其像柴胡、甘草、黄芪等野生药材更少。而且这几年自然灾害频繁,汶川地震、西南大旱、两广和东北的水涝都使那些产地的中药材减少。另外,药材涨价还和需求增大、人力成本的提高有关。

    对于去年炙手可热的太子参,傅青主认为,“参的种植周期为5-6年,虽然去年有些地区已扩大了种植,但真正实现产量的提高还需要一段时间。 ”

◎影响

一些传统中药品牌已经提价

    中药材的价格上扬,令不少中成药企业也大喊“吃不消”,部分中成药制剂的价格已然出现‘倒挂’。中药协报告显示,成本上扬,中成药生产企业首当其冲遭受了严重损害,在中药材价格大幅上涨而中成药管控价格相对不变的矛盾下,中成药企业不堪重负,有些临床常用、疗效确切的中成药品种因企业无利可图,甚至价格“倒挂”,已停产或面临停产的危险。

    事实上,进入2011年,一些传统中药品牌已经提价。东阿阿胶此前发布公告称提高阿胶出厂价,调价后的阿胶块每公斤出厂价接近千元,是东阿阿胶有史以来涨价幅度最大的一次。

    而片仔癀药业和桂林三金也在同一天宣布调价——片仔癀上调每粒片仔癀内销价格20元,外销价格上调3.5美元;桂林三金则上调三金片6%、桂林西瓜霜6%、西瓜霜润喉片8%的供货价。

    一位业内人士表示,目前药店从医药流通企业那里拿到的部分中成药出厂价的确出现了上升,但总的来说,上调的幅度并不高,多在2%-3%之间,高一些的也不过5%-10%,和中药材涨价的幅度相比,要小得多。

面粉贵过面包,中成药企压力大

    虽然有小部分药企小幅提价,可绝大多数的药企却“不敢涨价”。尽管众药企纷纷表示成本压力巨大,却对于产品是否提价的问题显得相当谨慎。昨日沪上某相关药企人士表示,“不少中成药都是国家基本药物品种或者医保目录品种,其价格受国家限制,不能随意上涨。 ”

    据悉,临床常用的102种中成药已进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的中成药不能自主调价,这让中成药企业“很受伤”。

    郭凡礼告诉记者,中成药企业“面粉贵过面包”的怪像已经形成。甚至有中成药企业因生产亏损而停产。他表示,之前还有些企业因为没有进入国家基本目录感到“沮丧”,现在看到原材料成本这样疯涨,反而感到庆幸。

    桂林三金上周在深交所上市公司投资者关系互动平台上表示,中药材涨价对公司有一定的影响,尤其对普药品种的影响较大。广药集团相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集团旗下的像复方丹参片原料三七、健胃消食片原料太子参等,近期受中药材价格总体上扬影响压力较大。

    神威药业相关负责人也表示,神威药业采购中药材均价比2009年同期大幅上涨,造成了巨大的成本压力,其中85%以上的中药材品种价格大幅上涨,如清开灵软胶囊、板蓝根颗粒等产品的主要原料板蓝根价格翻了一番,金银花、半夏等主要药材价格均有大幅度上涨。

    中药行业原料价格持续上扬,制剂价格持续下降,这一矛盾已引发国家发改委关注。全国性中药材价格供应情况调研将于近期启动,完成调研后,将对基本药物中的102种中成药价格进行调整。

◎对策

效仿“粮仓模式”进行必要储备

    郭凡礼表示,由于中药材价格攀升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游资炒作,特别是对于一些产量小的中药材品种,很容易被游资囤积炒高价格。因此政府需要对中药材进行必要的储备,特别是容易被游资控制的中药材品种。这样一来,当中药材价格因为气候或者游资囤货的原因上涨时,政府可以及时将这些储备投放市场以平抑中药材价格。

    早在去年3月底,一个专门为全国药材行业提供药材产销信息采集、分析、发布服务的全国中药材行业电子商务平台正式启动,与此同时,一个拥有13家线下服务机构和上百家主产区药材信息站点的全国性中药材信息中心也宣告成立。虽然此举整合了全国的中药材信息资源,同时为全国中药材产业形成了一个统一的数据库,但是对于日益攀升的中药材价格来说似乎仍然显得单薄。

    郭凡礼指出,除了建立全国性的中药材信息中心以及国家储备中药材品种外,完善健康的中药材价格形成机制也非常重要。一方面,在中药材价格形成机制中,政府应该对企业上报的中药材价格进行严格审核。另一方面,对于某些企业囤积中药材从而导致相关药材价格上涨的行为,政府应该及时干预,以防止扰乱市场。

中药协:配备行业“温度计”

    中药协报告则指出,要解决当前中药材产业发展矛盾就必须建立中药材价格维稳机制,其中首要工作是尽快建立中药材产销信息导航和预警系统,为行业配备“温度计”。

    利用现代化的电子商务平台无缝对接的优势,促进药材供需双方高效对接,使药农不出家门就可及时了解国内药市行情并实施远程交易,减少传统交易中复杂的流通环节,实现“一站式产销对接”和订单农业,以避免复杂流通环节滋生的大量假冒伪劣现象,从而保证中药疗效和公众用药安全,并堵住囤积炒作者的进出通道。

药企自建种养殖基地化解压力

    对于药企而言,通过自建中药材原产地建立种养殖基地来化解压力或许是最为根治的办法。

    目前,广药集团先后在广东、安徽、河南、江苏、内蒙古、四川等中药材主产地按GAP标准建立了16个规范化、产业化的中药材种植基地。去年,广药集团白云山和黄中药又先后在云南文山和黑龙江大庆两地新建立了1万亩三七GAP基地和5万亩板蓝根GAP基地。神威药业和以岭药业近年来也在不断扩大中药材种植基地建设。

◎记者手记

价格无序关键在于管理无序

    在采访撰写这组稿件的时候,应朋友之邀去西区某庄园游玩,那是一个非常考究的农业示范区,费用自然不菲。有意思的是,庄园安排的第一个节目是“中医养生讲座”,朋友笑言,你看现在中药多“贵族”。

    的确,从安徽亳州到河北安国,中药材的价格一飞冲天。往日“草根”的中草药摇身一变,突然“精英”起来颇有点“脱离群众”的意思。更让人不解的是,在涨价的中草药产业链的两端,上游的药农和下游的中药制药企业直到终端的消费者,都不是这次涨价的主要受益者,恰恰是说不清道不明的渠道中间商在其中起到了“翻云覆雨”的作用。

    有市民坦言,现在治疗感冒,中药价格已远超过西药,不少人舍中求西。而调理滋补类,由于无可替代市民只能咬牙埋单。目前临床常用的102种中成药已进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的中成药不能自主调价,特别是各地集中采购就低不就高的“低价取向”,让中成药企业夹杂其中“很受伤”。“贵得离谱”,让人吃不起;“低得惊人”,药贱又伤农。价格大起大落,关键在于中药材管理无序。国家有必要对大宗药材实行战略储备,从数量和质量上保证所需中药材品种的供应,避免出现供应断档、价格飞涨和假货横行现象。

本文栏目:消费 作者:王毅鹏

< 上一篇 |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