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蓝根颗粒|口炎清颗粒|三七粉|白云山复方丹参片|小儿板蓝根颗粒-白云山和黄中药官网

粤港澳生物产业积极进行研发合作,融合发展率先获突破

2019-06-13 4463


未来,要不断增强改革的整体性、系统性和协调性,鼓励有条件的地区集中力量布局建设生物经济先导区。为期三天的第十二届中国生物产业大会正在广州举办,国家发展改革委副秘书长任志武在致辞中表示,从我国现代生物产业发展历程看,中国生物产业已成为新动能的重要源泉、经济活力的重要标志、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记者从会上获悉,粤港澳大湾区生物产业如何互补合作、融合创新成为热论话题。

过去10年中国生物医药创新力整体提升

6月10-12日,来自世界各国的顶尖生物科技大脑、产业创新领袖、诺贝尔奖获得者、顶尖实验室负责人、院士及专家学者、500强企业负责人、知名高校教授以及国内外生物产业专业人士聚首广州,参加第十二届中国生物产业大会。这是广州第二次成为该大会的东道主。

大会期间,国家发展改革委副秘书长任志武表示,当前,生物产业与经济社会各领域加快融合,深度渗透,由此形成的生物经济已演变成为推动人类社会永续发展的全新经济形态,并将与数字经济一道成为新时代推动全球经济社会发展繁荣的重要力量。

他指出,要立足于夯实创新基础、营造创新生态,以更大改革、更深融合和更加开放的思维,推动构建生物经济发展的新格局。

第一,要用改革思维谋划创新,推动生物经济更深层次的制度调适。未来,要鼓励有条件的地区集中力量布局建设生物经济先导区,探索解决制约生物经济发展的难点、痛点和堵点问题,建立更加普惠、公平、透明、长期、稳定、创新友好的生物经济创新发展政策保障环境。

第二,要用融合思维促进发展,发挥生物经济更大范围的赋能作用。未来,要围绕生物经济赋能这一主题,在持续推进生物科技创新的同时,加快BT(生物技术)与IT(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利用生物技术提升改造传统产业,统筹布局建设一体化融合创新平台,加快人才培养引进力度,促进各类创新主体的交叉,积极构建产、学、研、用合作深度融合的新型创新联合体,把生物经济打造成为引领我国产业转型升级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中科院院士、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教授在大会高层论坛期间表示,中国在科学技术、在生物医药发展的道路上前途光明。

据其介绍,2008年至2018年间,中国批准了35个一类新药,是之前的7倍。其中,35个一类新药中的7个,是在2018年获批上市的。

施一公表示,我相信全世界没有一个政府能像中国一样看重创新。2008年中国在世界上的创新指数排名为25名,而现在中国科技整体实力已经显著提升。中国在技术发展的道路上,生物医药发展的道路还很长。

大湾区生物医药产业融合发展率先取得突破

粤港澳大湾区生物产业创新是此次论坛的探讨热点。据长城证券3月份的研报显示,目前大湾区内上市的生物医药公司共114家,涵盖医疗器械、化学制药以及中药等。

专家和嘉宾们认为,粤港澳大湾区内的城市各具特色,互补性强,广州依托穗港澳生物医药领域多年的合作基础,推动广州的孵化转化能力与港澳的科研实力相结合。如正式挂牌成立了广州粤港澳大湾区生物医药产业促进会;推动达安基因、金域检验等一大批生物医药龙头企业与港澳地区的生物医药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香港科技园区等积极开展研发合作等实效举措,共同推进在生物医药产业融合发展上率先取得突破。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呼吸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钟南山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希望粤港澳大湾区能稍微给生物产业优惠政策,该优惠政策能够让研究出来的成果更快进入临床。比如现在做几个干细胞移植,要等很长时间,希望相关部门的批准能够加快。

钟南山还提到其团队正在研究的防治流感类板蓝根最新进展,我们正在证明板蓝根抗流感病毒的效果,还可以比现在再增加好几倍。目前的阶段研究表明,在流感初期,服用板蓝根既有利于抑制流感病毒的复制和释放,又能有效抑制炎症反应,缓解身体不适症状。

据介绍,2008年起,由广州医科大学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广州白云山和记黄埔中药有限公司牵头,陆续整合了澳门科技大学中药质量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多家单位联合攻关,对板蓝根进行较为全面的临床循证和基础研究。

(本文转载自《南方Plus》)

 

  1. 上一篇
  2. 下一篇